
舞台表演和作曲技法,哪个更吃香?
去年帮音乐学院的学妹改作品集,她纠结该主攻钢琴演奏还是作曲方向。这问题其实很多音乐生都遇到过——台上光鲜的表演艺术家和幕后创作的作曲家,到底哪个发展更好?
先说表演艺术。现在短视频平台让表演艺术家的曝光机会暴增,但竞争也激烈到可怕。我认识的小提琴专业毕业生,10个里有8个在跑商演,时薪从300-1500元不等。真正能进交响乐团的凤毛麟角,大部分要靠教课和直播打赏补贴收入。不过表演艺术有个优势:观众反馈即时。弹完一首曲子,掌声和打赏马上就能看到,这种成就感是作曲很难比拟的。
再来看作曲。给游戏公司写配乐的朋友透露,现在二次元手游主题曲报价在3-8万元/首,比五年前涨了3倍。但甲方爸爸会要求你同时懂传统和声学和电子音乐制作,最好还能用Max/MSP{rel=”nofollow”}这类视觉化编程工具。有个残酷的现实:90%的作曲系学生最后都转行做音乐教育了,能靠纯创作吃饭的不足5%。
2025年最值钱的音乐技能是什么?
最近帮某音乐综艺做顾问时发现,节目组最头疼的不是找不到好歌手,而是缺既懂表演又懂创作的”六边形战士”。比如有个选手自己改编的爵士版《梁祝》,演出视频在B站播放量破500万——这种复合型人才现在吃香到离谱。
具体来说,这几项技能组合最抢手: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顶尖音乐学院都在搞”破墙教学”。上音的朋友说他们要求学生必须同时修满表演和作曲学分,排练厅里经常看到拉小提琴的在和学作曲的互相改谱子。这种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去年就业率比单专业的高出37%。
普通人该怎么选方向?
表妹去年高考完问我该报音乐表演还是作曲专业,我给她做了个简单的测试:
最后她选了音乐科技专业——现在天天在朋友圈晒用AI生成的和声进行,据说已经接到网易的实习offer了。其实音乐行业早就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Spotify上很多爆款歌都是歌手自己写的,而作曲家也开始搞沉浸式音乐会。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让你”既痛苦又快乐”的创作状态。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