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妹去年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现在在琴行教小朋友钢琴。前几天她突然跟我说:”姐,早知道当初就该听你的,学个会计什么的。”这话从一个从小拿钢琴比赛金奖的人嘴里说出来,真的挺扎心的。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音乐学院的录取率比普通本科低得多,能考进去的都是从小苦练的尖子生。但毕业后的出路,往往比想象中狭窄得多:
就业面太窄:除了当老师、进乐团,基本没有其他对口工作。我认识的一个学长,小提琴专业毕业5年,现在在卖保险。
收入不稳定:除非能进顶级乐团,否则收入很难有保障。自由职业者更惨,疫情那会儿好多演出取消,朋友圈里一堆音乐老师在卖课求生。
竞争太激烈:全国每年音乐专业毕业生好几万,但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单位,一年就招那么几个人。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的,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的统计,音乐专业毕业生5年内转行率高达60%。我表妹班上30个人,现在还在干本行的不到10个。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后悔
当初选择音乐专业的人,多半是真心热爱音乐的。但现实总会给你上一课:
把爱好当职业的痛苦:每天8小时练琴和享受音乐是两回事。我表妹说她现在听到钢琴声就头疼,完全失去了当初的快乐。
投入产出比太低:从小学琴的费用,到艺考培训,再到大学学费,家里砸进去的钱够买套房了。但毕业后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
行业生态畸形:这个圈子特别看重师承和关系。没点背景,再好的技术也难出头。我认识个吹单簧管的,技术绝对专业级,但因为不是”名门正派”出来的,到现在还在各个酒吧串场。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音乐学院的老师最常劝学生”要有第二技能”。我表妹的钢琴教授就明说:”除非你能进前三大乐团,否则最好把英语学好。”
如果重来一次该怎么选
不是说学音乐就一定不好,但确实需要更清醒的认识:
早做职业规划:如果铁了心要走专业路线,最好从高中就开始积累人脉和演出经验。我认识个拉大提琴的妹子,大学期间就经常跟着老师出去演出,毕业直接进了省交响乐团。
发展复合技能:现在最吃香的是”音乐+”人才。比如会编程的音乐生可以做音乐科技,懂营销的可以去做音乐经纪人。
保持理性预期:别指望一毕业就能当演奏家,大部分人的职业路径都是先当老师,再慢慢寻找机会。
我表妹现在周末教课,周一到周五在学视频剪辑。她说等攒够钱就开个工作室,做音乐教学视频。”反正这辈子是跟音乐绑定了,但得换个活法。”这话听着挺心酸的,但至少她找到了新的方向。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