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作曲专业到底学什么?
去年帮一个艺考生选专业,发现很多人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有误解,以为就是写写歌那么简单。其实在青岛大学这个专业,要啃的硬骨头可不少。就拿我认识的小张来说,大二那年光《和声学》作业就改过7版,教授用红笔圈出的平行五度能铺满整张书桌。
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分三大块:
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学作曲?
总有人问我:”老师,我钢琴十级能报这个专业吗?”其实考级证书只是门槛,真正要看的是这三个特质:
听觉记忆得像录音机
青岛大学王教授有句名言:”好的作曲家耳朵里装着频谱分析仪”。有次随堂测试,教授弹了段德彪西《月光》的变奏,要求听写出被改动的那组和弦。全班就两个人听出来了,其中一个现在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
数学不能太差
你以为搞艺术就不用算数?和声进行里的音程关系、现代音乐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应用,没点数学思维真hold不住。他们专业流传的段子:有个师兄用微积分公式计算复调声部密度,结果真写出了获奖作品。
耐得住寂寞
写个交响乐动机可能得磨三个月,我们学校琴房半夜亮灯的永远是作曲系。去年毕业的李学姐说,她写毕业作品时修改稿存了27个版本,硬盘都比别人多备两块。
说到就业,很多人觉得只能去当” starving artist “(挨饿的艺术家)。其实青岛大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有给游戏公司写BGM月入3万的,有在音乐培训机构教视唱练耳自己开工作室的,还有跨界做声音装置艺术的。关键是把技术学扎实了,路子比想象中宽得多。
注:文中数据参考了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官网{:rel=”nofollow”}2023年招生简章和教学成果展示,部分案例来自对在校生的访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