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教材里不会明说的作曲技巧
去年帮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改作品,发现他写的和弦进行特别教科书化。一问才知道,他完全按照《和声学教程》里的规则来写。其实很多专业教材里藏着一些”潜规则”,老师上课时可能会提一嘴,但不会重点强调。
比如平行五度这个禁忌,教材里都会说绝对不能用。但实际在影视配乐里,Hans Zimmer就经常用平行五度制造史诗感。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能打破规则
教材没教你的实战配器秘诀
翻过《配器法》的人都知道,这本经典教材把每件乐器的音域、技法都讲得很细。但真正要写出有特色的配器,光靠教材远远不够。去年给游戏配乐时,我发现几个特别实用的”野路子”。
弦乐组怎么写出质感?教材会告诉你各声部怎么分配,但不会说:把第二小提琴声部提高八度,和大提琴声部重叠,能制造出特别的”丝绒感”。这个技巧是从作曲家John Williams的访谈里学来的,他在《星球大战》配乐里就经常这么用。
铜管组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什么?不是音准问题,而是不会”留白”。很多新手喜欢让铜管一直响,实际上铜管最震撼的效果来自于”突然出现”。试试这个公式:
木管组的秘密在于”非常规演奏法”。教材会教常规的连奏、断奏,但:
这些非常规用法能让木管组立即跳出平庸感。记得第一次尝试哼鸣笛技巧时,录音师都惊讶地问”这是什么乐器”。
参考:伯克利音乐学院配器法课程{:rel=”nofollow”} 里其实提到过这些非常规技法,只是很多教材觉得这些不是”正统”内容就没收录。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