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表到底该怎么看?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音程表都会懵,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我教钢琴的时候发现,90%的学生都会卡在这个环节。其实只要搞懂几个关键点,音程表就会变得特别简单。
先说说什么是音程。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用”度”来计算。比如C到D是大二度,C到E是大三度。音程表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音程组合都列出来,方便我们查询。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叫”大”,有的叫”小”?还有”增”和”减”是怎么回事?
有个小技巧:记住”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纯的”这句话,就能快速区分音程类型。去年有个学生用这个方法,一周就把音程表背下来了。
音程表的实战应用
知道理论是一回事,真正用起来是另一回事。我 你先从C大调开始练习,因为这个调没有升降号,最容易上手。试着在钢琴上弹C到G,这就是纯五度;再弹C到E,这是大三度。多弹几次,耳朵就会记住这些音程的感觉。
音程转位是个特别实用的技巧。把音程的低音移高八度,或者高音移低八度,音程性质就会变化:
比如大三度C-E转位后变成小六度E-C。我经常让学生做这个练习,既能巩固音程知识,又能训练耳朵。有个学生跟我说,练了一个月后,听和弦都变得容易多了。
音程的协和性也很重要。协和音程听起来舒服,比如纯音程;不协和音程会有紧张感,比如增四度。作曲时巧妙运用不同音程,能制造出丰富的情感变化。记得有次我给学生示范,用一连串不协和音程创作悬念感,他们都惊了:”原来音程还能这样玩!”
最后提醒一点,别死记硬背音程表。多听多弹才是王道。刚开始可以每天重点练习3-4个音程,慢慢积累。我见过太多人想一口吃成胖子,结果越学越糊涂。音乐是听觉艺术,理论终究要为实践服务。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