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命名到底有什么讲究?
上周帮一个学钢琴的朋友看谱子,发现她把”大三度“和”小三度“完全搞反了。这让我想起刚学音乐那会儿,老师让我们默写音程名称,全班20个人有18个都写错了。音程命名这事儿吧,看着简单,其实藏着不少容易踩的坑。
音程名称由两个部分组成:数字+性质。比如”纯五度“,”纯”是性质,”五度”是数字。数字好理解,就是两个音之间包含几个音级。C到G是五度(C-D-E-F-G五个音),这个大多数人都能数对。但性质判断就容易出错了,特别是遇到带升降号的音时。
去年给合唱团排练时遇到过特别典型的错误:有人把D-升F写成”大三度”,把D-降G写成”减五度”。其实前者是对的,后者应该写成”增四度”——虽然两个音程的半音数相同,但命名规则要求我们优先使用”四度”这个数字。
这些特殊情况最容易写错
带升降号的音程最容易让人头疼。我教学生时总会强调:先忽略升降号数音级,再根据半音数判断性质。比如降B到D:
等音程的写法也是个坑。像升C和降D在钢琴上是同一个键,但写成音程时:
虽然听起来完全一样,但记谱时必须严格按音名来写。有次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就专门考了这个知识点,据说80%的考生都栽在这道题上。
复合音程的命名可以记住这个规律:
但要注意性质词要对应单音程的性质。比如C到高音D是大九度(因为C-D是大二度),而C到高音降D就是小九度。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