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音乐作曲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
很多人觉得电子音乐作曲特别高大上,需要懂很多乐理知识才能入门。其实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直到去年帮一个音乐系学生调试他的电子音乐作品,才发现用对方法真的很简单。现在很多音乐制作软件已经把专业功能简化到小白也能操作的程度了,关键是要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先搞定这三个基础工具
别被那些复杂的专业软件吓到,像FL Studio、Ableton Live这些都有免费试用版。我最开始用FL Studio的时候,光界面就研究了三天,后来发现其实只要会用钢琴卷帘窗和基础音轨就够了。 新手从FL Studio开始,它的操作逻辑最直观。
好的音色能让作品质感提升好几个档次。推荐先从Splice(nofollow)这样的平台下载现成的采样包,他们按风格分类很清晰。记得我第一个电子音乐作品就是用了他们的Future Bass采样包,成品听起来居然挺专业的。
混响、延迟、EQ这三个效果器必须会调。刚开始可以套用预设,比如给主旋律加个”Large Hall”的混响预设,马上就有空间感了。最近帮一个朋友调他的作品,就只是简单调整了EQ的频段,整个作品的清晰度就提升了很多。
和弦进行其实有套路可循
很多人卡在和弦编排这一关,其实电子音乐常用的和弦进行就那么几种。比如这个万能的四和弦套路:C大调→G大调→A小调→F大调,在EDM里特别常见。去年给一个游戏配乐时,我就是用这个套路变奏的,甲方一次就通过了。
记住一个小技巧:把和弦的根音降低八度,马上就能得到很有冲击力的低音线条。上周用这个方法给一个电子舞曲做demo,制作人听完直接说要买下这个编曲。
电子音色的调制技巧
合成器参数其实很好懂
看到合成器上那些OSC、LFO、ENV的缩写就头大?其实它们对应的就是:
最实用的方法是找个预设音色,然后只调cutoff(截止频率)这个参数。慢慢转动旋钮,你会发现音色从闷到亮的变化过程。我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快速找到适合当前段落的声音质感。
自动化让音乐活起来
电子音乐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那些会”动”的音色。在DAW里画自动化曲线其实特别简单:
上个月做的trap beat,就是给hi-hat加了音量自动化,让它在某些拍子突然变小,节奏感立刻就出来了。这个技巧用在build-up段落特别有效,能让听众不由自主跟着音乐晃动。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