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治疗到底是什么?
你可能听说过音乐能让人放松,但音乐治疗远不止这么简单。上周我陪朋友去音乐治疗中心,亲眼见证了一位自闭症儿童在治疗师引导下通过敲鼓完成交流,当时我们都惊呆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音乐欣赏课,而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辅助医疗手段。
音乐治疗师需要考取国家认证资格,他们会根据患者情况设计个性化方案。比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侧重情绪宣泄的即兴演奏,中风康复患者则更多进行节奏训练来恢复肢体协调。美国音乐治疗协会(www.musictherapy.org{rel=”nofollow”})的 持续12周的音乐治疗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我认识的一位产后抑郁妈妈,通过音乐治疗小组重新找回了笑容。她说每次合唱时,那些说不出口的压抑情绪都随着歌声释放出来了。现在她家客厅永远放着蓝牙音箱,这成了她自我调节的秘密武器。
普通人怎么体验音乐治疗效果
别以为音乐治疗非得去专业机构,其实很多方法在家就能尝试。去年我失眠最严重的时候,治疗师教我用「4-7-8呼吸法」配合背景音乐: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几次就能睡着。推荐试试看马友友的大提琴曲,那种绵长的音色特别适合放松。
要注意的是,自己尝试时避开两个常见误区:一是音量不宜过大,50分贝左右最理想;二是别强迫自己听不喜欢的类型,治疗师朋友告诉我,有人硬着头皮听古典音乐反而更焦虑了。就像我闺蜜说的:”让我治疗抑郁的从来不是贝多芬,而是周杰伦的《晴天》。”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年轻人开始用音乐治疗概念来管理情绪。网易云音乐上那些「抗焦虑歌单」播放量破亿,虽然不算正规治疗,但确实反映出现代人对音乐疗愈功能的认可。不过要提醒的是,确诊的心理疾病还是得找专业机构,就像我治疗师常说的:”音乐是药引子,不是万能药。”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