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三个实用技巧
说到作曲,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难了”,特别是看到那些复杂的五线谱和音乐理论就头疼。但你知道吗?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学方法特别接地气,我有个学弟就是从零基础开始,现在都能给短视频配乐了。今天就来分享几个他们系里常用的入门技巧。
去年陪学弟做期末作业时发现,他们老师特别强调”先有耳朵后有理论”。有次他写了段旋律觉得特别棒,结果老师用钢琴一弹就发现有个音程听着别扭——这就是专业训练的耳朵。
作曲技术理论的实战应用
很多人觉得和声学、复调这些理论枯燥,但在沈音的教学里,这些知识都是带着具体案例来讲的。比如他们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nofollow时,会让学生先听再写,最后才讲理论。
和声连接的三条黄金法则:
记得有次去琴房找学弟,他正在用Sibelius软件调试弦乐四重奏。他说老师要求他们必须听到实际效果再修改,光看谱面是发现不了问题的。这让我想起著名作曲家谭盾说过:”现代作曲者既要懂传统对位法,也要会操作音序器。”
配器法的小窍门:
学弟去年给学校话剧配乐时就栽过跟头,把长笛声部写得太高,演员根本吹不出来。后来他们系主任教他用管弦乐法手册)nofollow查每件乐器的音域,现在他电脑里永远开着这个页面。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