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专业到底值不值得选?
最近帮表妹选专业,她钢琴十级但文化课一般,全家为”要不要报音乐学“吵翻了天。去音乐学院蹭过课的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个专业存在严重误解——以为就是天天唱歌弹琴,其实理论课能占到60%以上。
先说最现实的问题:就业。我学长在省歌舞团工作五年,他们招10个演奏岗能收到300份简历,但同期招的2个音乐治疗师岗位报名不到20人。音乐学细分方向里,音乐治疗、音乐科技这些交叉领域反而更好找工作,传统表演类真的卷成麻花。
课程设置比你想象的硬核多了。除了视唱练耳、和声学这些基础课,我们还要学音乐心理学(研究莫扎特效应是不是真的)、音响工程(给录音棚调设备)、甚至要掌握基础的统计学(分析民谣传播规律)。去年帮教授整理数据时发现,约40%的学生会因为乐理课挂科而转专业。
这3个关键问题帮你做决定
家里没矿能学吗?
音乐学院教授私下跟我说过个大实话:”古典音乐是门贵族艺术”。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慎重考虑:
但数字音乐方向是例外。认识个学姐用3000块的MIDI键盘做电子音乐,现在给游戏公司做音效包月入3万+。关键看你能不能接受从”演奏者”转型为”创作者”。
天赋到底多重要?
中央音乐学院招生办的公开数据(nofollow)显示,他们每年淘汰率最高的不是专业垫底的,而是文化课不过线的。我见过太多案例:
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常说:”我们宁愿要文化课500分的勤奋生,也不要专业满分但坐不住板凳的’天才’。”持续学习能力比所谓天赋重要得多。
除了当老师还能干嘛?
在音乐版权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最缺的是懂法律的音乐人。比如帮网红判断翻唱是否侵权,给短视频平台做音乐素材库审核,这些岗位起薪就有1.5万。其他新兴方向包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