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音艺术到底算音乐专业还是传媒专业?
这个问题我去年帮一个艺考生咨询时也纠结过。那孩子特别喜欢调音和声音设计,但在填志愿时发现有的学校把录音艺术放在音乐学院,有的却归在传媒学院。后来我们专门请教了中传的教授才搞明白,其实录音艺术是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就像个”两面派”。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音乐学院的录音专业招生要考视唱练耳,而传媒学院的录音专业更看重物理成绩。去年有考生就因为物理没达标,虽然钢琴十级还是被传媒学院刷下来了。
行业里到底更认哪种背景?
我在音频圈混了七八年,发现这两种背景出来的人发展路径确实不一样。做音乐制作的朋友大多签了唱片公司,而做影视声音的更多在剧组或游戏公司。不过现在有个新趋势——很多电子音乐制作人反而会去补影视声音设计的课。
有个混音师朋友跟我吐槽,说他接过一个活,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做的同期声素材里,居然把120Hz以下的低频全切了,说是为了”干净”,结果导演想要的那种空间感全没了。这说明不同培养体系出来的录音师,思维方式真的差很多。
2025年这个专业会更吃香吗?
最近帮一个录音棚做设备升级时,老板说现在最缺的不是会操作设备的人,而是懂沉浸式音频设计的。杜比实验室去年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全景声内容制作人才缺口达到40%。这意味着:
有个学弟去年选了传媒大学的智能音频方向,现在还没毕业就被某大厂预定了。他们课程里居然有机器学习基础课,说是要培养能训练AI做自动混音的人才。所以如果你现在要选专业,可能得想想五年后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只看当下哪个学院名气大。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