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帮一个学作曲的学弟改简历,他愁眉苦脸地说:”师兄,我们这行是不是毕业就等于失业啊?”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参加校友会,遇到一个在游戏公司做音乐总监的学姐,她团队里10个作曲有8个都是科班出身。你看,问题从来不是行业不行,而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隐藏机会。
游戏公司的音乐总监学姐跟我说,她们招人最看重的不是你会写交响乐,而是能不能在48小时内根据策划案改出三版不同风格的游戏BGM。有次项目赶进度,她直接让新人作曲住在公司三天,结果那个小伙子现在成了她们公司的王牌作曲,去年光奖金就拿了20万。
那些你不知道的高薪作曲岗位
影视配乐师这个职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入行门槛没想象中那么高。认识个朋友在横店做跟组作曲,专门给网大写配乐。他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写5条30秒的BGM,用的都是预制音色库,但每条能拿800-1500元。现在他开了工作室,专门接各大视频平台的定制单子。
更让我意外的是广告歌作曲这个领域。去年帮一个4A公司的音乐总监做市场调研,发现他们长期合作的作曲家里,有个专门写奶粉广告歌的,一年能写200多首。虽然单首价格就3000-5000元,但架不住量大啊。这哥们现在在郊区买了套别墅,专门装修了个录音棚。
科班出身的人到底输在哪?
去年参加一个音乐产业论坛,听到最扎心的话是:”现在音乐学院教的还是贝多芬那套,市场上要的是能写抖音神曲的手速。”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在游戏音乐这个细分领域,90%的从业者都是自学成才的,反而科班出身的适应起来特别慢。
我那个在游戏公司带团队的学姐说,她们面试时必考的一道题是:”给你一段《王者荣耀》的玩法视频,2小时内写出三个版本的战斗音乐。”她说央音上音的学生往往纠结在和声进行是否完美,而自学的人直接上工程文件,虽然粗糙但能用。
最要命的是版权意识问题。认识个给网红写歌的作曲,他电脑里存着200多个工程文件模板,遇到急单直接改改就交货。有次他跟我说:”客户要的是’像周杰伦但又不是周杰伦’的效果,谁管你用了什么高级作曲技法?”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市场现状。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