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见过的艺考翻车现场
去年陪表弟参加作曲专业艺考,在考场外听到一个考生崩溃大哭——他把巴赫的复调写成流行歌和声了。这种低级错误每年都在重复上演,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作曲艺考和普通音乐考试最大的区别在于,评委老师更看重你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潜力,而不是单纯的演奏技巧。
我认识的中传作曲系师姐分享过她的备考秘籍:把手机里所有流行歌都删了,考前三个月只听古典和现代派作品。她说这样能强迫大脑建立专业的音乐语感,后来她即兴创作拿了当年考区最高分。
这些备考技巧真的能救命
去年帮艺考生改作品集时发现,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调性布局都搞不清楚。有个考生交上来的奏鸣曲,展开部居然用了五个远关系转调,评委直接批注”调性混乱”。其实作曲艺考最看重的是你对音乐结构的把控能力,不是炫技。
关于作品集准备:
面试时的血泪教训:
我老师是央音作曲系教授,他说最打动考官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作品——去年录取的一个考生,就用了纯四度音程写出了令人惊艳的现代风格小品。关键是要让评委看到你的音乐想象力和控制力。
考场应变技巧:
去年浙音考场上突然要求改变创作主题,有个考生当场懵了。后来才知道,这种情况要立即切换到备用素材库。 平时就建立自己的音乐素材库,按情绪、风格、技术特点分类整理,考试时直接调用。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