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花了3个月死磕音程关系图
刚开始学吉他那会儿,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记不住音程关系。老师总说”大三度“”纯五度“,我连琴颈上的音都找不准,更别说理解这些专业名词了。直到有天在琴行看到张发黄的音程图,才突然开窍——原来把抽象概念画出来这么管用!
自己动手画图的过程简直像在玩音乐版”连连看”。先用荧光笔标出C大调音阶,然后发现:
最神奇的是,当我用不同颜色标注协和音程(纯四、纯五)和不协和音程(增四减五),和弦进行突然变得有规律可循了。就像音乐理论网{rel=”nofollow”}说的,视觉化能激活大脑不同区域的理解能力。
这张图彻底改变了我弹琴的方式
以前背和弦全靠肌肉记忆,现在看到Dm7就能立刻反应出: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大三度,五音到七音是小三度。有次即兴时不小心弹错成Dm7b5,反而因为知道”哦这是把五音降了半音“而即兴出了超棒的爵士乐句。
练习方法也变聪明了:
有个月专门练增四度(比如C到F#),结果在弹蓝调时发现这种”魔鬼音程”用来衔接段落特别带感。后来看Guthrie Govan的教程,发现他说的”音程是有颜色的”原来真不是玄学。
最近教邻居小孩吉他,直接把图打印成A3贴墙上。小家伙现在看到我弹个音,就能在琴颈上找出大三度在哪,比我当年强多了。这大概就是伯克利音乐学院{rel=”nofollow”}教材里说的”建立听觉与视觉的映射关系”吧?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