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信息港 专业库 学了3年作曲,我终于搞懂什么是技术理论分析

学了3年作曲,我终于搞懂什么是技术理论分析

专业库 2025年07月19日
6,146 浏览
学了3年作曲,我终于搞懂什么是技术理论分析

作曲技术理论分析到底是什么?

刚开始学作曲那会儿,每次看到”技术理论分析”这个词就头大。直到去年帮音乐学院的学妹改毕业作品,反复折腾了三个月才突然开窍——原来就是把一首曲子像拆乐高一样,看清楚每个零件是怎么拼在一起的。

最基础的分析要从这几个维度入手:

  • 和声进行和弦就像盖房子的钢筋骨架,比如周杰伦《七里香》前奏那个经典的C-G-Am-F走向,一耳朵就能听出青春感
  • 曲式结构:ABA还是ABAC?就像文章分段,李荣浩《年少有为》主歌-预副歌-副歌的递进特别明显
  • 动机发展:贝多芬《命运》开头”噔噔噔-噔”就是典型,现在抖音神曲也爱用这种记忆点
  • 去年分析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时发现,老爷子左手持续的低音属七和弦制造悬疑感,右手旋律却温柔得要命,这种矛盾冲突就是高级写法。

    实操中容易踩的坑

    第一次分析肖邦夜曲闹过笑话,光盯着谱面标注的装饰音,完全没注意到他藏在低音部的半音阶进行。后来教授说:”技术分析不是数豆子,要听出和声色彩的变化轨迹。”

    常见的分析误区

  • 把转调当普通和弦处理(比如《加州旅馆》solo部分突然转到关系小调
  • 忽略节奏层的作用(非洲鼓的复合节奏能完全改变曲风)
  • 过度解读(不是所有曲子都需要深挖,有些口水歌就是简单的4536和弦套路)
  • 有个取巧的方法:用Audacity{rel=”nofollow”}这类软件把歌曲速度放慢50%,突然就能听清各个声部怎么交织的。有次帮摇滚乐队改编歌曲,这么一听才发现他们的riff居然藏着布鲁斯音阶

    分析工具进化史

  • 大三用纸质谱+彩色荧光笔(容易漏看临时升降号)
  • 研一改用MuseScore打谱软件(能分轨播放但费时间)
  • 现在直接用Sonic Visualiser音频分析工具(连泛音列都能可视化)
  • 最近在分析游戏原神《璃月》配乐,发现陈致逸老师把五声音阶和西方管弦乐糅合得特别自然,这种文化融合的技术处理,比纯理论教科书上的案例生动多了。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571-86795773

    客服邮箱 cy@hzyiyamusic.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