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表到底该怎么用?
每次看到乐谱上那些数字和符号就头疼?上周帮一个吉他新手朋友看谱,他盯着”大三度“、”纯五度“这些标记发呆了半小时。其实用对音程表,这些都能变成小学数学题。
先搞清楚什么是音程。简单说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像楼梯的台阶数。比如C到E要跨过三个白键(C-D-E),这就是三度。但为什么有的叫”大三度”有的叫”小三度“?区别在于中间夹了几个半音:
去年教学生时发现个窍门:把钢琴键盘当尺子用。白键之间夹着黑键的就是全音(2半音),相邻的两个键(比如E-F)就是半音。数清楚这个,音程性质一目了然。
2025最新音程对照表详解
刚更新的这张表最实用的就是把所有可能性都列全了。比如增四度和减五度听起来玄乎,其实都是6个半音,专业叫”三全音”。这种魔鬼音程在中世纪还被教会禁止使用呢!
从实用角度拆解
常见误区纠正
有学员问:”为什么没有’纯三度’这种说法?”其实”纯”字头只用在1/4/5/8度上。这个规定要追溯到中世纪的教会调式{rel=”nofollow”},当时认为这些音程最协和。
最近帮乐队配和声时发现,很多人死记”大三度=4半音”,但遇到降E到G这种带变音记号的又懵了。其实只要数键盘:降E到G是E♭-F-G,共4个半音(E♭-E-F-F#-G),依然是大三度。
音程表的实战应用场景
上周录音棚里有个真实案例:歌手总是跑调,后来发现是她把”小六度”和”大六度”搞混了。把音程表打印出来贴谱架上,问题立刻解决。具体可以这么用:
扒谱时
听到一段solo但不知道是什么音程?先找到根音,然后:
作曲时
想写个日本风旋律?多用纯四度(如C-F)和增二度(如C-D#)。最近给游戏配乐时试过,配合五声音阶特别有那味儿。有个取巧的办法:先确定要的情绪,再查表找对应音程:
调音师朋友教我一招:记不住所有音程?先把”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协和音程”(大小二/七度)这两极端记住,剩下的就是中间档。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