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到底是什么?
你有没有弹钢琴时发现,按下一个白键再按另一个白键,两个音听起来的感觉完全不同?有时候觉得特别和谐,有时候又觉得怪怪的。其实这就是音程在作怪。简单来说,音程就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关系,就像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公里数一样。
我刚开始学吉他时特别困惑,为什么C到E弹起来很舒服,而C到F#就有点刺耳。后来老师告诉我,这是因为前者是”大三度“,后者是”增四度”——这些专业名词说的就是音程关系。音程不仅决定了两个音是否和谐,还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情绪表达。
音程的三大核心要素
度数:最基础的计量单位
音程度数计算特别简单,就像数楼梯台阶。比如从C到D,C算1,D算2,这就是二度。但要注意,这里计算的是音名的数量,不是钢琴上的键数。我教学生时发现最容易出错的就是B到C和E到F,这两个虽然看起来只隔一个白键,但都是二度,因为音名发生了变化。
音数:藏在细节里的魔鬼
光知道度数还不够,因为同样是三度,C-E和D-F听起来完全不一样。这就需要引入”音数”概念——计算两个音之间包含的半音数量。记得我第一次用调音器测量时才发现,C-E有4个半音(大三度),而D-F只有3个半音(小三度)。
常见音程的音数关系:
性质:和谐与否的关键
音程性质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协和音程听着舒服,就像奶茶配珍珠般和谐;不协和音程则像柠檬汁配牙膏,让人起鸡皮疙瘩。但有趣的是,现代音乐反而经常利用不协和音程制造张力。我有个玩爵士的朋友就特别爱用减五度,说这样才能”挠到听众的痒处”。
协和程度分级:
音程在音乐中的实际应用
去年给一个学生排练合唱时,女高音和女中音经常唱不准音程。后来我发现她们是没搞懂音程的”色彩”。比如大三度明亮开朗,适合欢快的曲子;小三度忧郁温柔,适合抒情段落。现在我会让学员先感受音程的情绪,再练习音准,效果好了很多。
转位是音程的魔术戏法。把C-E(大三度)的E移低八度变成E-C,就变成了小六度。这个技巧在写和弦进行时特别有用。我常用的一个诀窍是:转位后,协和音程保持协和性质,但度数会变成9减去原度数(比如三度转位变六度)。
音程识别需要耳朵和理论的配合。 刚开始可以:
参考:伯克利音乐学院音程训练指南(nofollow)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