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这个音程对照表这么受欢迎
上周在音乐学院帮学生排练时,发现他们都在用同一份音程对照表。有个学生偷偷告诉我:”老师,这个表我们系90%的人手机里都存着”。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份表把复杂的音程关系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音程的度数其实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单位。比如C到D是二度,C到E是三度,这个好理解。但音数这个概念就容易让人犯晕了,它指的是音程中包含的全音和半音数量。比如大三度包含2个全音,小三度包含1个全音加1个半音。
这份表最厉害的地方在于:
去年带艺考生时,有个学生总是分不清增四度和减五度。后来让他背了表里的”三全音”口诀,第二天就能准确辨认了。这种把抽象理论具象化的方式,特别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学习习惯。
怎么用好这份音程对照表
第一步:理解表格结构
表格从上到下按度数排列,每个度数又细分为不同音程类型。比如四度就包含纯四度(2全音+1半音)和增四度(3全音)。 先用荧光笔把常用的纯、大、小音程标出来,其他特殊音程后期再掌握。
我教学生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很多人会忽略表格最右边的”等音程”栏。其实这里藏着宝藏,比如增四度和减五度在钢琴上是同一个键,但乐理意义完全不同。这个对照关系在分析现代音乐时特别有用。
第二步:活学活用的技巧
别死记硬背!我通常 学生这么做:
有个学生把表格改成了手机壁纸,每次解锁都能看到。三个月后他的视唱练耳成绩从及格线飙到了优秀。现在这份表格的最新版还增加了二维码,扫描就能听到每个音程的示范音频,对自学特别友好。
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容易混淆大小音程,二是记不住增减音程。我的经验是:
最近发现油管上有个音乐教授用emoji来教音程关系,比如用👫表示纯五度(稳定)、用👊👊表示增四度(紧张)。这种创新方法也值得借鉴,毕竟死板的表格谁都不爱看。
参考:伯克利音乐学院音程教学视频(nofollow)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