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信息港 专业库 学了3年作曲才明白:技术理论到底有多重要?

学了3年作曲才明白:技术理论到底有多重要?

专业库 2025年07月19日
6,822 浏览
学了3年作曲才明白:技术理论到底有多重要?

作曲作曲技术理论到底什么关系?

刚开始学作曲那会儿,我总以为会写旋律就是会作曲了。直到大三那年,我的和声作业被教授用红笔改得面目全非,才突然意识到问题——那些随手写出来的”好听旋律”,在钢琴上弹出来简直惨不忍睹。

后来系主任跟我说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作曲就像做菜,旋律是食材,而作曲技术理论就是刀工和火候。光有好食材没用,得知道怎么切、怎么炒才能做出好菜。这话我记到现在。

  • 旋律创作是感性的:半夜灵感来了随手记下的动机,洗澡时哼出来的调子
  • 技术理论是理性的:要知道这个动机适合发展成什么结构,那个调子该配什么和弦
  • 二者关系就像DNA双螺旋:没有技术支撑的旋律容易散架,没有灵感的理论只是数学题
  • 去年给游戏配乐时深有体会。甲方要一段”既忧伤又带希望”的主题,我第一版完全靠感觉写,结果被退了三次。后来老老实实用技术分析:小调大调的设计、悬留音的处理、甚至精确到每个小节的和声紧张度,第四版一次就过了。

    那些年我踩过的技术坑

    最惨痛的经历是研一时参加作曲比赛。我写了段自以为很先锋的弦乐四重奏,结果评委直接说:”连基本的对位法都没用对,创新不是乱来。”当时羞愧得想钻地缝,现在想想人家说得太对了。

    和声学不是摆设

    有次帮学妹改流行歌曲,她主歌用4536和弦进行写到副歌突然卡住。我 试试降六级和弦转调,她瞪大眼睛:”还能这样?”其实这就是最基础的离调技巧,伯克利音乐学院{:rel=”nofollow”}的和声教材里写得明明白白。

    曲式分析能救命

    去年有款独立游戏找我写BGM,要求同一主题能适配战斗、探索、剧情三种场景。要是没有学过奏鸣曲式的展开技巧,根本不可能用一个动机发展出三版变奏。游戏上线后玩家都说音乐特别有统一感,这就是技术理论的价值。

    现在带学生时总会说:”别信什么’理论会限制灵感’的鬼话。毕加索14岁就能画标准的古典油画,后来搞立体派是因为他选择突破,而不是不会画。”最近有个学生用十二音技法写古风歌曲,技术理论用对了,违和感反而成了特色。

    理论怎么转化成创作

    我养成个习惯:每听完一首好作品,必须做技术拆解。比如《海上钢琴师》里那段著名的斗琴片段,看起来是即兴炫技,其实藏着严密的调性布局和动机发展逻辑。有次拆解到凌晨三点,突然想通为什么某个转调特别打动我——原来用了那不勒斯和弦的变体。

  • 建立素材库:把遇到的好手法分类存档,我电脑里有”神转调”、”绝妙终止式”等十几个文件夹
  • 逆向工程练习:把喜欢的作品重新编配,比如把周杰伦的《夜曲》改成巴洛克风格
  • 技术刻意训练:每周强制用指定技法创作,比如”本周必须写赋格”
  • 上个月给短视频平台写15秒BGM,甲方要”一听就记住的旋律”。我直接套用技术理论里的”黄金八小节”结构,前4小节建立调性,后4小节加入变化音。交稿时甲方惊讶地说:”你们专业作曲家是不是都有模板啊?”其实哪有什么模板,不过是理论用熟了就像肌肉记忆。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571-86795773

    客服邮箱 cy@hzyiyamusic.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