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到底算不算音乐学?这个问题比想象中复杂
上周在音乐学院旁听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我们作曲系的毕业证上写的是音乐学学位,但平时学的都是和声对位这些技术活,这到底算不算音乐学啊?”戴黑框眼镜的老教授突然笑得很神秘:”你们猜猜看,贝多芬要是活在今天,该领什么学位证书?”
学科分类的”灰色地带”
音乐学院的课程表总是让人困惑——作曲技术理论课和音乐学概论经常排在同一天。但翻开教育部2025年最新学科目录,你会发现:
不过现实情况是,国内90%的音乐学院都把这两个专业放在”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面。中央音乐学院官网的专业介绍{rel=”nofollow”}就明确写着:”作曲系学生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从琴房到图书馆的奇妙联系
记得帮表弟选专业时,他导师说过段特别实在的话:”搞作曲的要是完全不懂音乐史,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无根浮萍;研究音乐学的如果不会看总谱,论文都是纸上谈兵。”这话还真有道理:
上海音乐学院周湘林教授在学术讲座{rel=”nofollow”}里提过个有意思的观点:”当代音乐创作正在倒逼理论创新,我们的学科划分可能要比现在更灵活才行。”
那些让人意外的”学科混血儿”
最近在帮学校整理毕业生档案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很多作曲系转音乐学的同学,研究课题都特别”野”。比如有个学姐的论文题目是《算法作曲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应用》,你说这该算技术还是理论?
用人单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问过几家音乐类公司的HR,他们看简历时其实更关注具体能力:
去年帮乐队朋友投简历时就吃过亏——他本科是作曲专业,想应聘音乐分析岗,结果系统自动筛选时因为专业名称不符直接被刷。后来改了简历把”参与过中国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项目”加粗显示,这才收到面试通知。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