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为学好了作曲技术理论就等于会作曲了,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就像你背会了所有烹饪理论,不代表就能做出好吃的菜一样。我有个朋友在音乐学院学了四年作曲技术理论,结果写出来的曲子连他自己都不爱听。
作曲技术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比如和声、对位、曲式这些。它告诉你什么样的和弦进行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旋律发展是符合逻辑的。但问题是,这些规则都是前人 出来的,而真正的创作往往需要打破规则。
为什么懂理论却写不出好曲子?
去年帮一个学生改作品时发现,他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和声规则来写,结果曲子听起来特别死板。我让他试着打破几个规则,比如在不该用属七和弦的地方用一下,效果反而出人意料地好。
作曲技术理论就像地图,告诉你哪些路可以走。但真正创作时,你可能需要开辟新路。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大师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不仅掌握了规则,还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破规则。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流行音乐人没系统学过作曲理论,但他们的作品反而更打动人。这就像说话一样,你语法再正确,如果内容空洞也没人爱听。
怎么把理论用活?
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把基础理论学扎实,然后有意识地”忘记”它们。就像学开车,刚开始要记各种操作步骤,熟练后就能凭感觉开了。写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可以这样做:
有个很实用的方法:多分析你喜欢的作品,看看大师们是怎么运用和突破规则的。比如披头士的《Yesterday》,用了很多非传统的和弦进行,但就是好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