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冷门考点才是高分关键
去年帮学生准备作曲考试时发现,90%的人都把精力放在和声分析和曲式结构这些大块头上,结果考完才发现丢分点全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有个学生和声题全对,却因为没写清楚调号被扣了5分,你说冤不冤?
最容易忽略的格式规范
有次监考老师跟我说,他们批卷时看到格式错误的试卷,下意识就会觉得考生不专业。就像你去面试穿拖鞋,能力再强也容易被打折扣。
藏在题目里的隐形考点
去年真题里有道旋律写作题,表面看是考创意,其实暗藏玄机。题目要求”为单簧管创作“,但80%考生没注意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直接按C调写谱,结果音高全错。这种坑每年都换着花样出现:
乐器特性必考项
我认识个考官说,他们最头疼看到考生写些根本没法演奏的东西。比如给长笛写连续的低音B,这乐器根本发不出这个音啊! 考前把常用乐器音域表(nofollow)打印出来贴墙上。
和声题里的文字陷阱
有年考题写着”用自然小调为下列旋律配和声”,结果考场里此起彼伏都是和声小调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很多人平时练习太依赖软件自动升降音,根本没注意看题干要求。现在出题越来越喜欢在这些地方埋雷:
有个很实用的笨办法:拿到题先用荧光笔把具体要求划出来,写完对照检查三遍。我学生去年用这个方法,和声题破天荒拿了满分。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