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治疗师为什么这么抢手?
最近帮学心理学的表妹做职业规划,发现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简直像开了挂。去年深圳某三甲医院招聘2个音乐治疗师岗位,结果收到200多份简历,竞争比公务员还激烈。但奇怪的是,我认识的好几个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毕业前就被康复机构预定了。
这个行业缺人缺到什么程度呢?根据中国音乐治疗协会(nofollow)的数据,目前我国持证音乐治疗师不到5000人,而光是自闭症儿童群体就有300多万。算上抑郁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这些适用人群,平均1个治疗师要服务600多人。
音乐治疗师的工作场景比想象中丰富得多:
朋友在上海某私立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他们机构最头疼的就是留不住音乐治疗师。刚培养半年,不是被挖去香港的医疗机构,就是自己开工作室接高端客户去了。
入行门槛到底高不高?
很多人以为要成为音乐治疗师得音乐专业科班出身,其实这是个误区。国内开设音乐治疗本科的30多所高校里,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这些顶尖院校的招生简章都明确写着:欢迎心理学、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考证方面倒是有个硬性规定:必须通过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注册音乐治疗师(RMT)考试。这个考试分为三级:
去年陪表妹去北京参加考试,发现个有趣现象:考场里三分之一是转行的护士,还有几个竟然是程序员。监考老师说现在很多IT从业者考这个证,专门开发音乐治疗辅助软件。
必备技能其实就三大块:
最让我意外的是收入结构。在深圳开工作室的学姐透露,她接企业团体疗愈课程,2小时收费8000起步。如果是给上市公司高管做私人定制服务,单次咨询能收到3000-5000元。这行真是越老越吃香,她工作室里60岁的返聘老专家,档期都排到三个月后了。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