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度数到底怎么数?这张表让你秒懂
上周在音乐教室看到个有趣的事:老师随手在白板上画了个表格,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们突然都来劲了。有个学吉他的男生直接掏出手机拍照,说”这个比教材清楚100倍!”其实那张表就是最基础的音程度数与音数对照表,但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后特别容易理解。
音程度数就像音乐里的尺子,用来测量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比如C到G这个跨度,用度数表示就是”纯五度“。但很多人容易搞混度数和音数的关系——度数只计算字母名(C-D-E-F-G算五度),音数则要计算实际包含的半音数量(C到G有3个全音+1个半音=7个半音)。
常见的问题有:
超实用的对照表长这样
最让同学们惊艳的是老师画的这张三维对照表,横向是度数名称,纵向是音数,中间格子填对应的音程例子:
度数名称 | 音数(半音) | 示例 |
---|---|---|
小二度 | 1 | E-F |
大二度 | 2 | C-D |
小三度 | 3 | A-C |
大三度 | 4 | C-E |
纯四度 | 5 | C-F |
增四度 | 6 | F-B |
纯五度 | 7 | C-G |
小六度 | 8 | E-C |
有个特别实用的记忆诀窍:把左手五指张开当成五线谱,大拇指到小指正好对应纯五度的5个音(比如C-D-E-F-G)。去年教钢琴时发现,用这个方法连6岁小朋友都能快速理解音程关系。
说到增四度(tritone)这个魔鬼音程,中世纪时还被教会禁止使用呢。有次排练时,乐队贝斯手故意连续弹增四度,把主唱气得直说”别弹了,听得我浑身难受!”这个音程确实自带诡异感,现代恐怖片配乐就经常用它制造不安氛围。
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维基百科音程词条上有更详细的学术解释,不过我觉得初学阶段先掌握这个对照表就够用了。你们试过用音程知识来扒谱吗?上次我听周杰伦的《晴天》前奏,就是靠音程关系快速找到和弦的。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