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90%的人都会搞错这个音程概念?
上周帮一个学生听音程练习,发现他把大三度和小三度完全搞反了。这不是个例,我教过的学生里,超过一半都会在基础音程上栽跟头。最要命的是,很多人弹了几年琴都没发现这个问题,直到考级时被考官当场揪出来。
音程其实就像音乐的尺子,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用”度”来衡量。但很多人死记硬背”大三度是4个半音,小三度是3个半音”,结果一碰到实际演奏就懵。去年有个钢琴八级的学生,在弹肖邦夜曲时硬是把左手伴奏的小三度全弹成了大三度,整个曲子听起来像走调的军乐。
音程辨别的三个致命误区
误区一:只数半音不记色彩
大三度(比如C-E)明亮开朗,小三度(C-降E)忧郁温柔,这个听觉特征比数半音更重要。我常让学生玩个游戏:先弹个悲伤的电影配乐片段,再突然插入大三度,违和感会让人立刻记住区别。
误区二:忽略调性环境
同一个F-A音程,在C大调里是大三度,在d小调里就变成小三度了。有次听学生弹莫扎特K545,右手旋律明明该是阳光的大三度,他硬是弹成忧郁的小三度,整个奏鸣曲变成了葬礼进行曲。
误区三:不会用参照曲
我书架上那本牛津音乐理论指南{:rel=”nofollow”}特别强调,用耳熟能详的旋律锚定音程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实测有效的音程特训法
去年带艺考生突击训练,用这套方法两周内把音程识别准确率从56%提升到89%。关键是要像健身练肌肉一样,每天给耳朵做针对性训练。
步骤一:建立声音记忆库
准备10个经典音乐片段( 从电影配乐里找),每个片段只包含1-2个典型音程。比如《星际穿越》主题曲开头就是完美的纯五度范例,每次听到太空感十足的”咚——咚”就能联想到这个音程。
步骤二:反向工程训练
这个方法来自伯克利音乐学院教授Gary Burton的即兴课程{:rel=”nofollow”},他要求爵士乐学生每天至少做20组这样的练习。
步骤三:魔鬼辨听游戏
随机播放你手机里的歌单,每当出现以下音程就拍手:
刚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但坚持一周后你会发现耳朵像装了自动识别器。有个学生玩这个游戏太投入,在地铁里听广告歌突然拍手,把旁边大妈吓一跳。
现在拿起你的乐器,随便弹个C音,然后试着哼唱出它上方的大三度和小三度。是不是发现哼出来的音高和你想象中不太一样?这就对了,说明你的耳朵开始觉醒啦!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