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程到底是什么?音乐老师都笑了的回答
上周去朋友家做客,正好碰上他上初中的女儿在练钢琴。小姑娘突然问:”老师总说’大三度‘、’纯五度‘,这些音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朋友憋了半天说:”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呗”,结果把音乐系毕业的嫂子逗得直乐。
其实音程这个概念,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还真能让人迷糊。就像我跟学生解释时总爱打的比方:音程就是音乐里的”尺子”,专门用来量两个音之间隔了多远。不过这把尺子量的不是厘米,而是”度”和”半音”。
音程的两种”刻度”
先说最基础的分类方式:
去年教个成人学生时,他死活记不住大小三度的区别。后来我让他摸钢琴:大三度(比如C-E)中间隔4个半音,手指要张得开些;小三度(比如D-F)只有3个半音,手指并得紧。结果这招比背理论管用多了!
为什么音程会”不纯”?
有次音乐公开课上,小学生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叫纯五度,有的叫减五度?它们不都是五度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专业!其实这里面藏着音程的”品质”划分:
记得有回帮合唱团排练,女高音总是把纯四度唱成增四度。后来我用《婚礼进行曲》开头那个”噔-噔-噔-噔”示范,大家马上get到纯四度那种稳定的感觉。其实国际音乐教育学会{:rel=”nofollow”}的研究也显示,用经典旋律辅助记忆效果最好。
音程在现实中的神奇作用
去年有吉他手朋友吐槽:”为什么Beyond的《真的爱你》前奏听着特别温暖?”其实就是大三度(C-E)和小三度(A-C)交替产生的效果。这里分享几个实用技巧:
有次我让学生闭眼听不同音程,大三度有人说像”阳光”,减五度直接形容成”闹鬼”。你看,就算不懂理论,人的耳朵其实很诚实。现在知道为什么音乐老师总强调”先唱准音程”了吧?因为这是所有和声的基石啊!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