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陪表弟备考录音艺术专业,看着他前两次统考都栽在乐理上,第三次才终于摸清门道。这专业统考真不是随便听听歌、玩玩设备就能过的,光知道调音台长什么样可不够。
乐理基础:这个最要命,占分30%左右。不是让你写交响乐,但至少要能听出和弦性质、节奏型,还得会视唱。表弟第一次考试,听音部分直接懵了,连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分不清。
声音听辨:给你一段录音,要说出用了什么麦克风、效果器,还得分析声场定位。考场用的都是专业设备,平时用手机耳机听歌的根本适应不了。
实操环节:现场给你个剧本,要设计声音方案。去年考题是给恐怖片片段配环境音,好多人连拟音道具都不会用。
那些容易踩的坑
备考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录音艺术想得太”技术流”。我表弟第一次考试前,整天泡在录音棚摆弄设备,结果乐理部分直接不及格。后来找了个中传的师哥辅导,才知道要这么准备:
别死磕设备参数:确实要认识Neumann U87这类经典麦克风,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场景该用什么麦克风。考试不会问你某个型号的信噪比是多少,而是给你个采访场景让你选设备。
多听经典作品:不是让你听个响,要分析。《卧虎藏龙》里竹林打斗的声音设计为什么经典?这些都可能变成考题的素材。
练耳要系统:每天至少1小时专门练听音,从单音到和弦再到旋律模唱。中国音乐学院出的《视唱练耳》那本黄皮书特别管用,表弟说第三次考试前把这本刷了3遍。
最坑的是各校考试侧重不一样。北电特别看重影视声音设计,中传对广播节目制作要求高,上音则更侧重音乐录音。去年有考生准备了半年的影视拟音,结果报考的学校考的是音乐作品混音,直接傻眼。 提前找目标院校的学长要历年真题,这个比什么辅导班都管用。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