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剧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
去年帮一个准备报考音乐剧专业的高中生做咨询,才发现很多人对这个专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会唱歌跳舞就行”的阶段。 音乐剧专业要学的东西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李雄辉教授就说过:”音乐剧演员是表演艺术中的全能选手,需要同时具备声乐、舞蹈、戏剧三大领域的专业素养。”
声乐训练绝对是重头戏,每周至少4-6节专业课。不仅要学美声唱法打基础,还要掌握流行、爵士、摇滚等多种唱腔。我认识的一个音乐剧专业学生,大一时每天早晨6点就要去琴房练声,雷打不动。除了技巧训练,音乐理论课程也必不可少:
舞蹈课程同样魔鬼,芭蕾基训是必修课,用来矫正体态和培养肌肉记忆。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这些都要涉猎。记得有次去探班,看到学生们在排练厅里累得直接躺地上,老师还在喊”再来一遍”。
表演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表演课可能是最让人又爱又恨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是基础,但音乐剧表演更强调”三位一体”——唱、跳、演要完美融合。我见过太多人唱歌时表情僵硬,或者跳舞时完全顾不上表演。
台词训练特别有意思,要学习用不同方言、口音说话。有个朋友为了演好《猫》里的角色,专门去观察真猫的习性,在宿舍里天天学猫叫,把室友都整崩溃了。即兴表演课也超级锻炼人,老师会突然给你一个情境,要求马上用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
剧目排练是最接近实战的课程。通常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都要参与1-2部完整音乐剧的排演。从读剧本、分析角色到舞台走位,全程参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张小芯在采访中提到:”现在行业对音乐剧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会表演,还要懂创作。”
2025年音乐剧人才的新要求
跟几位业内制作人聊过,他们都提到现在音乐剧市场变化特别快。传统技能固然重要,但一些新能力正在成为加分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很多新排音乐剧都加入了投影、VR等元素。上海音乐学院已经开始开设舞台科技相关课程,学生要学习基本的灯光、音响操作。
外语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原版音乐剧引进越来越多,去年《歌剧魅影》中文版招募演员时,制作方特别注明”英语流利者优先”。音乐剧专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现在每周都有两节英语台词课。
身体管理是很多人忽视的一点。音乐剧演员的职业生涯往往比普通演员更短,因为高强度演出对身体损耗很大。现在顶尖院校都会开设运动解剖学、营养学等课程,帮助学生科学管理身体状态。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