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剧专业必学的三大唱法体系
去年带艺考生时遇到个有意思的情况:有个学生美声唱得特别好,但一唱音乐剧片段就被老师说”太歌剧了”。这事儿让我意识到,很多人其实分不清音乐剧唱法和传统声乐的区别。音乐剧专业要掌握的唱法,可比你想象中复杂得多。
别以为学音乐剧就不用练美声了!《歌剧魅影》里那些高难度唱段,没点美声底子根本拿不下来。但音乐剧用的美声和纯古典声乐有微妙区别:
这就是《悲惨世界》里芳汀唱《I Dreamed a Dream》那种撕心裂肺的唱法。但注意!专业belt不是扯着嗓子喊:
最近帮学生准备《Wicked》选段,发现个有趣现象——95%的人一开始都会把belt唱成尖叫,直到我让他们摸着锁骨感受震动才开窍。
现在最吃香的就是这个!《汉密尔顿》里那种说唱+演唱的切换全靠它。难点在于:
有次看学生录作业视频,她唱《Memory》时突然在”Touch me”这句自然切换成mix,效果惊艳——这种瞬间的唱法变化正是音乐剧的魅力所在。
不同剧目的唱法选择指南
刚入行时我也犯过傻,用纯古典唱法教学生排《芝加哥》,结果被导演说像”歌剧演员误入爵士酒吧”。后来才明白,选对唱法得看剧目年代和风格:
黄金年代音乐剧(1940-1960)
比如《音乐之声》《窈窕淑女》这些:
概念音乐剧(1970-1990)
《悲惨世界》《猫》这类剧最考验唱功:
最近十年像《致埃文汉森》这种剧更夸张,一场戏里可能要用到五种唱法。我让学生们准备了个”唱法转换表”,把剧本标注得像彩虹似的——红色是belt,蓝色是mix,绿色是legato…效果出奇地好。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