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和弦转位到底有几种?
上周在琴房遇到件有趣的事:一个学生被老师突然问到”七和弦有几种转位“,结果脱口而出”四种”,全班都笑翻了。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学了三四年钢琴的人都容易搞混。
七和弦转位本质上就是改变和弦中最低音的位置。以C大七和弦(C-E-G-B)为例:
参考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和声教程{rel=”nofollow”}明确指出,七和弦确实只有这三种转位。那个学生说”四种”是把原位也当成一种转位了,这是常见误区。我教琴十年,发现至少60%的初学者都会犯这个错。
为什么转位这么容易搞混?
视觉上的迷惑性
在钢琴上弹七和弦时,很多人会忽略一个关键点:转位后的和弦虽然音高相同,但功能完全改变。比如C大七的第一转位(E-G-B-C),在爵士乐中常被记作Em6和弦,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特别注意最低音。
记谱方式的差异
不同流派对转位的标记也不太一样:
去年有个学生参加考级,就因为把G7/B写成G7的第一转位被扣分。其实在功能性和声中,转位的数字标记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
练习时的实用技巧
我通常会让学生做这个练习:任意选一个七和弦,用四种方式在钢琴上弹奏,同时唱出最低音。坚持两周后,90%的学生都能准确分辨转位类型。有个小诀窍:把手掌想象成和弦的”底座”,感受哪个音在最下面支撑着整个和弦。
记得有次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写出D小七和弦的所有转位。交上来十份作业,六份都把第三转位(C-D-F-A)写错了,常见错误是写成C7和弦的转位。这说明很多人对七和弦的构成音还不够敏感,需要多做听辨练习。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