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300小时作曲教学视频后,我发现了这些秘密
去年疫情在家闲着没事,我把B站、YouTube上能找到的作曲教学视频都刷了一遍。从古典乐理到电子音乐制作,从五线谱到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累计看了300多个小时。刚开始连和弦进行都搞不明白,现在至少能完整写首歌了。这5个技巧真的帮了大忙:
这些教学视频里没人告诉你的坑
看了这么多教程,发现有些关键问题反而很少被提到。比如用DAW软件时,很多人一上来就纠结用什么合成器音色,其实音量平衡才是混音的关键。我最早做的几首歌,把所有轨道音量都调到最大,结果听起来像车祸现场。
还有个反常识的发现:写歌速度比质量重要。刚开始我一个月憋不出一首完整的,后来强迫自己每周必须写完一首,不管多烂。坚持三个月后,创作效率明显提升,而且每10首里总能出1首不错的。著名音乐制作人Rick Rubin在采访中就说过,创作要像锻炼肌肉一样保持规律性。
编曲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太多元素同时进行。有次我做了个包含钢琴、弦乐、电吉他、鼓、贝斯、人声的编曲,每个部分单独听都不错,合在一起就特别乱。后来学会做减法,保留2-3个主导音色,其他都做简化处理,效果反而更专业。
最意外的是发现环境噪音也能成为创作素材。有次录音时窗外在下雨,就把雨声录下来当背景音层,用EQ处理后再叠加延迟效果,最后成了整首歌最出彩的部分。现在我会随身带着便携录音笔,地铁报站声、咖啡馆聊天声都是不错的采样素材。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