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开始学钢琴那会儿,简直就是在弹棉花。左手只会机械地按C大三和弦,右手弹个《小星星》都能弹得七零八落。直到有天看到专业钢琴手弹奏,才发现人家左手和弦变化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后来才知道,原来和弦编配是有口诀的!
记得最惨的一次,给朋友婚礼伴奏《梦中的婚礼》,弹到一半突然忘记下一个和弦是什么,硬是用C和弦糊弄完整首曲子。新娘看我的眼神,简直要把我生吞活剥了。从那以后,我发誓一定要把和弦编配搞明白。
那些年我踩过的和弦坑
刚开始学的时候,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和弦就是固定的那几个。C大调就永远C、F、G来回转,弹什么都像儿歌。后来老师告诉我,和弦是可以根据旋律走向来变化的,关键是要掌握和弦进行的逻辑。
最让我头疼的是转位和弦。明明都是C和弦,为什么CEG和EGC听起来感觉不一样?练了整整两个星期,才搞明白转位和弦能让低音进行更流畅。现在想想,要是早点知道这些口诀,能少走多少弯路啊。
我的和弦编配实战心得
现在给歌曲配和弦,我一般先找出调式的主音。比如C大调,主音就是C。然后按照”主-下属-属-主”的基本框架来搭建和弦骨架。这个框架就像房子的承重墙,先把结构搭稳了,再往里填装饰。
最近在给《月亮代表我的心》重新编配和弦,试了四五种不同的进行方式。发现把某些主和弦换成六和弦,整首歌顿时温柔了不少。还有个小技巧,在副歌部分把属七和弦换成属九和弦,那种期待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最让我得意的是,现在听到一首新歌,基本能马上判断出它用的是什么和弦进行。上周朋友随便哼了段旋律,我当场就给他配出了完整的和弦走向。他说:”你这进步也太神速了吧!”其实哪有什么神速,就是把那些口诀吃透了而已。
中国音乐家协会{rel=”nofollow”}的专家说过,和弦编配既要遵循理论规律,也要考虑听觉感受。我现在每次编配完,都会先自己弹几遍,感觉哪里不对劲就调整。有时候打破常规反而能出好效果,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常规是什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