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的和弦听起来总是很”塑料”
上周帮一个学员改弹唱视频,他抱怨说:”明明和弦都按对了,怎么听起来就是没味道?”这问题太常见了。很多人把吉他谱上的方块图当圣旨,手指往上一按就觉得完成任务了——结果弹出来像机器人读说明书。
其实和弦图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看着挺美,但真想吃出餐厅水准,你得自己加料。我十年前刚开始玩乐队时也踩过这个坑,有次演出后贝斯手偷偷跟我说:”你那个C和弦按得跟计算器按键似的…”
和弦不是数学公式
最要命的误区就是把和弦当成固定组合。比如C和弦,教材永远告诉你按”食指1弦1品,中指2弦2品,无名指3弦3品”,但:
去年给咖啡馆驻唱编配《成都》时就深有体会。原版谱的F和弦用大横按,但改成开放和弦加拇指按6弦1品后,立刻多了种慵懒的感觉。有观众后来专门问这个改编技巧。
三个立竿见影的润色技巧
在《忽然之间》的间奏部分,我把原本呆板的C-G-Am-F进行改成了:
C -> C/B -> Am -> Am7/G -> F
通过低音下行制造流动感,就像给和弦加了滑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
看Tommy Emmanuel的现场会发现,他几乎不在空拍上直接按和弦。试试这样弹C和弦:
这个”假动作”能让死板的和弦瞬间活过来,原理类似做菜时的”锅气”。
同一个D和弦,在不同力度下能演绎完全不同的情绪:
录音时开着节拍器练习,你会发现强拍落在不同位置时,和弦的”表情”会神奇变化。
最近在帮学生准备考级时发现,那些死磕和弦图的考生,弹《卡农》时D大调段落总像在爬楼梯;而会用拇指按低音的学生,弹出来就是坐电梯的感觉。下次当你觉得和弦进行很无聊时,试试把谱子倒过来拿——不是真让你倒着弹,是提醒自己换个角度思考指法安排。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