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信息港 专业库 我考了3次,终于搞懂作曲技术理论考试怎么过

我考了3次,终于搞懂作曲技术理论考试怎么过

专业库 2025年07月19日
1,834 浏览
我考了3次,终于搞懂作曲技术理论考试怎么过

考了3次才明白的那些事

第一次考作曲技术理论考试的时候,我连调式分析都搞不明白。看着那些五线谱上的升降号,整个人都是懵的。考完出来就知道完了,果然成绩出来只有52分。后来跟老师聊才发现,原来很多人第一次考都会栽在基础概念上。

第二次备考时我专门找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和声学教程》,把每个章节的习题都做了一遍。但考试时遇到一道现代作曲技法的题目,要求用十二音序列写个8小节旋律,当场就傻眼了。那次考了68分,差2分及格,气得我三天没睡好。

第三次终于开窍了。我发现这个考试最坑的是它会把古典和声、现代技法、复调这些内容混在一起考。比如去年有道题先让你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的调性布局,接着就要用同样的主题素材写段无调性变奏。备考时得学会在不同体系间快速切换思维。

  • 和声分析:千万别死记硬背终止式,要理解声部进行的逻辑。我后来发现用钢琴弹一遍比看十遍谱子都管用
  • 旋律写作:平时要多积累不同风格的音调素材,考试时经常要即兴创作民谣风格或爵士风格的旋律
  • 复调:二声部对位是基础中的基础, 先把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扒一遍
  • 这些备考技巧真的救命

    考前两个月我开始用”3+2″复习法:每天3小时做题,2小时听作品。特别要听考题里常出现的作曲家,比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有次考试直接放了段《春之祭》的片段让分析节奏组织,幸好我提前听过。

    改卷老师最看重的其实是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有次我把”模进”写成”重复”,直接扣了5分。后来我整理了一份易混术语对照表:

  • 转调vs离调
  • 动机发展vs主题变奏
  • 节拍变换vs节奏变奏
  • 最实用的备考资料其实是历年真题。中国音乐学院官网上能查到近5年的考题,我把它按题型分类整理后发现,每年必考的内容就三大块:

  • 传统和声(占35%)
  • 作品分析(占30%)
  • 创作实践(占35%)
  • 有个特别容易忽略的得分点是卷面书写。因为要手写总谱,我专门练了两个月五线谱速记。考试时有个女生因为谱号画得不规范,整个题目的分都丢了。 买本《音乐专业手写谱规范》提前练习,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的那本就不错。

    现在想想,这个考试最难的不是知识量,而是要在3小时内完成相当于平时一周的创作量。我最后一次考的时候带了5支削好的铅笔,结果全用秃了。考完右手都是抖的,但看到89分的成绩单时,觉得这三次折腾值了。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571-86795773

    客服邮箱 cy@hzyiyamusic.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