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七和弦到底是怎么来的?
每次看到乐谱上那个小小的”7″字就头疼?其实小七和弦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去年教学生时发现,90%的人卡壳都是因为没搞懂最基础的构成逻辑。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
小七和弦的核心就三点:
举个栗子,C7和弦就是C+E+G+B♭。有个特别容易踩的坑:很多人会把B♭写成B,这就变成大七和弦了。我学生小王之前死活弹不对布鲁斯,后来发现就是这个小降号在作怪。
实战中怎么玩转小七和弦?
布鲁斯里的万能公式
在12小节布鲁斯里,小七和弦就像火锅里的底料。I级、IV级、V级全用小七和弦,立马就有那味儿了。记得有次酒吧演出,键盘手突然生病,我临时用C7-F7-G7这套万金油组合救场,台下根本没人发现异常。
爵士乐的调味秘诀
爵士乐手最爱干的事就是给和弦”加料”。比如:
去年参加爵士研讨会时,钢琴大师Jason Moran演示过个骚操作:左手按标准小七和弦,右手即兴加延伸音,瞬间高级感拉满。
流行歌里的隐藏彩蛋
现在抖音神曲里小七和弦用得可贼了。周杰伦《告白气球》前奏那个G7和弦,林俊杰《不为谁而作的歌》副歌的Em7-D7进行,都是教科书级的用法。 你扒谱时特别注意这些地方,比死磕乐理书管用多了。
最近帮乐队改编《mojito》时就发现,把原版的F大调和弦换成F7,立马多了几分古巴风情。这种微调特别适合在cover歌曲时增加个人特色,又不会太难操作。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