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治疗师必备的5项核心能力
刚入行时我以为会弹琴唱歌就够了,结果第一次见自闭症患儿就傻眼了——孩子根本不理我,自顾自地拍打地板。督导老师后来告诉我:”音乐治疗不是表演,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工具。”这才明白专业门槛比想象中高得多。
音乐素养只是基础项,我考完钢琴十级后还得重新学即兴伴奏。治疗现场不可能照着谱子弹,要根据患者情绪随时调整旋律。有次遇到躁狂发作的青少年,我把《天空之城》改成了重金属节奏,他居然跟着鼓点安静下来了。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官网{rel=”nofollow”}强调,治疗师要掌握至少两种乐器,吉他+钢琴是标配,非洲鼓这类打击乐器也特别实用。
你以为在搞艺术?其实是半个心理医生
去年接手过一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消防员,他拒绝所有语言治疗。我用了两个月时间,通过他手机里仅存的一首女儿唱的《小星星》,慢慢重建音乐记忆联结。这种案例要求治疗师必须掌握:
心理评估能力不是简单判断”抑郁/不抑郁”,要像解谜一样分析行为线索。有位老太太总在合唱时走调,后来发现是她童年被音乐老师羞辱过。我们用奥尔夫教学法重新建立她对节奏的自信,三个月后她敢独自唱歌了。
跨学科知识储备让我栽过跟头。有次给帕金森患者设计律动治疗,没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动作迟缓,方案完全失效。现在我的书架上永远摆着《神经康复学》和《精神药理学》,每周还要参加三甲医院的病例讨论会。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