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治疗到底算哪门子专业?
三年前填志愿时被”音乐治疗”这个专业名字吸引,结果亲戚们听说后都在问:”这是学唱歌还是学心理?毕业能当医生吗?” 后来在实习医院用尤克里里带抑郁症患者唱歌时,连护士长都好奇:”你们这专业上课是不是天天KTV?”
其实音乐治疗属于交叉应用学科,国内高校把它归在不同院系:
我导师有句话特别到位:”我们这行左手拿着五线谱,右手捧着病历本。” 上学期帮自闭症儿童做节奏训练时,既要懂《和声学》里的大小三和弦,又要掌握《异常心理学》的诊断标准,有次还临时补了《神经解剖学》——因为要跟家长解释为什么敲鼓能改善孩子的运动协调障碍。
想报这个专业?先看这三块硬骨头
音乐功底比想象中苛刻
最崩溃的是《临床音乐分析》课,要把肖邦夜曲拆解成”焦虑指数5-7级的干预素材”,有次作业把《命运交响曲》前四个音符做成呼吸训练模板,改到凌晨三点。
医学知识要学到能救命
大二在精神科实习时遇到突发状况:一位抑郁症患者听到特定旋律突然情绪失控。幸亏之前《精神药理学》学过:
后来带教医生说:”你们这行最难的,是把音乐当手术刀用。” 现在我的书包里永远装着听诊器和调音器——别笑,真的都用得上。
科研能力决定职业天花板
去年参与[美国音乐治疗协会][1]的课题才发现,国内90%的临床方案还在用国外20年前的方法。我们团队现在用EEG测脑波验证古琴疗法对失眠的效果,实验室里古琴谱和脑电图曲线要同步分析,写论文时得同时满足《JAMA》和《音乐研究》的投稿要求。
[1]: https://www.musictherapy.org/ “nofollow”
有学妹问我毕业后去向,说实话这个专业的简历特别有意思:我在三甲医院康复科待过,也在老年公寓带过合唱团,现在创业做音乐减压APP。最近在考”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证(没错,这个证真的存在),备考资料里既有《临床和声学》又有《DSM-5诊断标准》。所以下次有人问”你们这算什么专业”,我都直接放手机里的课程表照片——从《音乐心理学》到《康复医学》,整整划了五个学科分类。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