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小白必懂的5个核心理论
去年帮一个音乐系学妹改毕业作品,发现很多人学作曲时总盯着和弦进行,却忽略了最基础的理论框架。其实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掌握这几个知识点能让你少走80%的弯路。
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把Spotify热歌榜前20首的主歌旋律全部扒出来,用音乐分析工具{rel=”nofollow”}统计音程走向,你会发现超过60%的爆款歌都在用3-5种固定旋律模进。
2025年音乐人都在偷师的进阶技巧
现在编曲软件太智能了,输入和弦就能自动生成伴奏,但真正值钱的永远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设计思维。给网剧《迷雾追踪》配乐时,导演非要”既有悬疑感又要温暖”,靠的就是这几个骚操作:
音色叠加的魔法
用中提琴+竖琴+电子Pad音色分层:
这样既保留真实乐器质感,又营造出空间感,成本比请交响乐团低得多。
和声外音的妙用
上周帮歌手改demo,主歌原本平淡的C-F-G进行,在第二拍加入E(属七和弦的七音)立刻有了R&B味道。记住这个口诀:”和弦内音保安全,外音加点小性感”。
最近发现个宝藏油管频道12tone{rel=”nofollow”},他们用数学建模分析Billboard热单的作曲模式,比如副歌最高音通常比主歌高小三度到纯四度,这个规律在我最近三首商单中都验证有效。
别再死磕钢琴窗了
很多新手在DAW里死磕钢琴卷帘,其实试试这些方法更高效:
有个制作人朋友更绝:他让AI生成10版旋律,选最烂的那版手动修改,因为”机器犯的错误往往最有创意”。上个月用这个方法做的广告歌,客户居然要求买断版权。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