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三和弦的构成原理
弹钢琴的朋友肯定遇到过这个情况:明明按谱子弹了个”减和弦“,听起来却怪怪的。上周帮学生改作业时就发现,10个人里有8个会把减三和弦的根音到三音弹成大二度。其实减三和弦的秘密全藏在它的音程关系里:
去年给乐队编曲时,吉他手老把减和弦弹成半减七和弦,整个和声色彩完全不对。后来我们用钢琴一个音一个音对,才发现问题出在三音到五音的音程上——他总习惯性弹成大三度。
为什么这个细节如此重要
在爵士钢琴课上,老师曾演示过:把《Autumn Leaves》前奏的减和弦三音抬高半音,瞬间就从忧郁变成了滑稽。这涉及到减三和弦的核心特征:
记得有次录音,贝斯手坚持要把减和弦的五音升高半音,说”听着更带劲”。结果制作人听完直接喊停——这就像往咖啡里加酱油,完全破坏了减和弦特有的紧张感。后来我们参照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和声教程{:rel=”nofollow”}重新调整,录音效果立刻就不一样了。
实战中的典型错误
最近整理学生作业时发现几个高频错误:
把减三和弦当小和弦用
忽略等音变换
上个月有个有趣的案例:钢琴伴奏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副歌的减和弦全部弹成大和弦,歌手当场跑调。后来发现他用的电子琴自动伴奏模式被误设为”流行和弦模式”,把所有的减和弦都”优化”掉了。这正好说明减和弦的不可替代性——它就像料理中的芥末,少了那点刺激感,整个味道就不对劲。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