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作曲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
最近有个学弟问我:”哥,我特喜欢写歌,但家里人说学作曲毕业就是失业,真的假的?”这问题我太熟悉了,十年前我报考音乐学院时,亲戚们轮番劝我”学点正经专业”。现在我自己开了音乐工作室,带过上百个学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行饿不死人,但想赚大钱得看路子。
先说最实在的数字。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2024年行业报告{rel=”nofollow”},音乐制作相关岗位年增长率保持在15%-20%,比很多传统行业强多了。我工作室去年招助理作曲,开8k月薪,收到200多份简历——竞争是激烈,但机会真不少。
常见就业方向主要有这几个:
有个误区得纠正:不是非得成为周杰伦才能赚钱。去年合作过的张老师,专门给少儿舞蹈比赛写伴奏音乐,靠这个在二线城市全款买了房。关键要找到细分领域,就像开餐馆,做满汉全席不如专精一道招牌菜。
什么样的作曲人最吃香?
带学生这些年发现,能混得好的通常具备这三种特质:
技术要够”杂”
现在甲方要的可不只是写旋律。上周接了个文旅项目,客户直接问:”能不能把侗族大歌和电子音乐做融合?顺便加段AI生成的侗语歌词?”这就要求你会:
我 在校生至少掌握Cubase、Logic Pro两套宿主软件,外加基本的混音能力。去年有毕业生就因为会修人声跑调,被录音棚以月薪1.2万挖走。
要有产品思维
遇到过不少技术很棒但接不到活的同行,问题出在不会包装自己。我工作室现在要求所有作曲师:
有个学员照这个方法做,半年后接到了网易游戏的试音邀请。现在游戏音乐圈特别看重这种”能说会道”的作曲,毕竟要和策划、程序员跨部门沟通。
得懂点商业规则
这行最坑的就是版权问题。去年帮朋友打官司,他给网红写的歌被商用,结果合同里没写清楚分成比例。现在我们都要求:
有个客户想用我的曲子当手机铃声,靠着版税分成,这首3年前写的歌现在每月还能带来2000多收入。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很多MCN机构在招驻场作曲,专门给主播定制歌曲。上个月某直播公会开价3万/首收口水歌,要求”旋律简单易记,最好15秒内能唱完副歌”。你看,连抖音神曲都开始工业化生产了,这行当怎么可能没饭吃?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