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信息港 专业库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研究生必知的3个核心技能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研究生必知的3个核心技能

专业库 2025年07月19日
7,561 浏览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研究生必知的3个核心技能

作曲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三大核心技能

去年帮一个作曲专业研究生修改作品集,发现很多同学把精力都放在炫技上,结果连最基本的和声进行都写不流畅。其实想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真正需要打磨的是这三个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能力。

  • 和声语言的内化运用:不是死记硬背和声规则,而是要像说母语一样自然运用。我常让学生做”和声听写日记”,每天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和声进行,地铁提示音、手机铃声都可以成为素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秦文琛教授就说过:”现代作曲技术不是用来炫技的语法书,而是表达情感的语言。”
  • 音色想象的具象化:很多研究生写乐队作品时,总依赖音源软件试听。但去年带学生参加上海交响乐团排练时,指挥家特意停下来问:”这里长笛加弱音器的效果,你在创作时真的听见了吗?” 养成用钢琴模拟所有声部的习惯,强迫大脑建立音色联想。
  • 结构张力的精准把控:听过太多”开头惊艳、中途垮掉”的学生作品。有个实用方法:把作品波形图打印出来,用红笔标出每个高潮点,看看是否形成有规律的波浪。记得帮朋友修改参赛作品时,就发现他的8分钟交响诗居然有23个强度峰值,后来调整到7个关键节点后,作品立刻有了呼吸感。
  • 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路径

    总遇到研究生抱怨:”老师,这些理论我都懂,可写出来就是不像专业作品。”问题往往出在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环节。去年指导的毕业生小林,她的蜕变过程就很典型。

    建立个人声音档案库

    她花了三个月系统整理自己的创作素材:

  • 随身携带录音笔收集环境声响
  • 建立”动机抽屉”分类保存灵感片段
  • 定期做风格模仿练习(从巴洛克到电子音乐
  • 逆向工程分析法

    我们常一起拆解获奖作品,但不止步于分析技术。有次研究陈其钢的《逝去的时光》,小林突然发现:”原来大提琴泛音在这里不是技巧展示,是在模仿记忆里的钟声残响。”这种技术为表达服务的认知转变,让她的创作突然开窍了。

    演出反馈的快速迭代

    千万别把作品捂到”完美”才见人。小林每次写完新段落,就找演奏专业同学试奏,用手机录下他们的即兴反馈。有次单簧管演奏者随口说”这里换气很别扭”,反而启发她写出了更有张力的乐句衔接。

    记得交毕业作品前,小林笑着说:”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您总说作曲像学方言——光知道语法不够,得泡在当地人的生活里。”这话其实来自我导师的教诲,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571-86795773

    客服邮箱 cy@hzyiyamusic.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