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音作曲专业就读体验大揭秘
去年陪表弟去浙音参加艺考面试,顺便和几个作曲系学生聊了一下午。他们告诉我这个专业最让人意外的是——理论课比想象中硬核。有个大二学生吐槽说:”刚入学以为天天写曲子就行,结果第一学期就被和声学虐到凌晨三点改作业。”
课程设置挺有意思:
有个研究生学姐给我看她电脑里的工程文件,光《梁祝》主题变奏就做了7个版本。她说:”老师特别较真,连休止符的时值都要精确到毫秒级。”
想报考得先知道这些坑
招生办的李老师告诉我,每年都有考生带着误解来报考。最常见的问题是以为”会写流行歌就能学作曲”,实际上专业课要啃《勋伯格和声学》这种硬骨头。他们专业去年录取的35个学生里,钢琴水平全部达到车尔尼740以上。
就业情况比想象中多元:
实践机会确实多,学生交响乐团每年要排演10-15部新作品。大三的学长老王说:”上学期写的弦乐四重奏被教授选中,直接在杭州大剧院演了,虽然紧张到差点忘谱,但爽是真的爽。”
设备条件在地方音乐学院里算顶尖的,光电子音乐实验室就投了600多万。不过学生们吐槽最多的是琴房不够用:”考试周得早上6点去排队,晚到半小时就得等位。”(来源:浙江音乐学院官网 nofollow)
要说最劝退的点,可能是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不低。学现代作曲得懂傅里叶变换,写电子音乐要会Max/MSP编程。我表弟最后选了音乐表演专业,他说:”看到学长用代码生成音乐的那刻,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