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信息港 专业库 作曲课老师问了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让全班沸腾

作曲课老师问了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让全班沸腾

专业库 2025年07月19日
8,724 浏览
作曲课老师问了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让全班沸腾

当老师问”什么是好旋律“,全班都安静了

上周三的作曲课上,李教授突然放下讲义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旋律才算好旋律?”教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声。坐在后排的小王突然举手说:”能让宿管阿姨跟着哼的旋律就是好旋律!”全班哄堂大笑,但李教授却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去年帮音乐社团写宣传曲的经历。当时我们纠结于各种复杂的和声进行,结果社团成员听完demo后说:”调子记不住啊”。后来改成简单的五声音阶旋律,反而在招新时被同学们传唱。这正好印证了小王说的”宿管阿姨理论”——真正的好旋律应该具备:

  • 可记忆性:像《小星星》那样3岁小孩都能哼
  • 可唱性音程跨度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
  • 呼吸感:像说话一样有自然的停顿
  • 重复与变化:参考周杰伦《晴天》前奏的动机发展
  •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秦文琛教授]曾说过:”当代专业作曲教育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官网)确实,我们经常在作业里堆砌各种不协和音程,却忘了旋律最原始的功能是让人记住。

    从宿管阿姨到专业评审的进阶之路

    专业作曲不能止步于”好听易记”。去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作曲比赛时,评委组组长当面指出我的作品:”动机发展缺乏逻辑性”。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层面:

    技术层面的隐形骨架

    好的旋律就像建筑物,表面看着流畅自然,其实暗藏严谨结构。比如:

  • 细胞动机发展:贝多芬《命运》开头的”咚咚咚咚”就是典型
  • 黄金分割布局:高潮点通常出现在全曲61.8%的位置
  • 调性游戏:参考久石让《天空之城》的转调手法
  • 文化语境的编码系统

    舞蹈系编曲时,藏族同学指出我的旋律”没有酥油茶的味道”。后来才知道:

  • 蒙古族长调常用四度跳进
  • 江南小调偏爱级进环绕
  • 布鲁斯音阶的特征降三级音
  • 这些细节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程]里都有系统讲解,但直到实际运用时才真正理解。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点

    上个月给游戏公司做配乐,甲方要求”既要有仙侠感又要赛博朋克”。最后解决方案是:

  • 古筝演奏电子音色
  • 在五声音阶里嵌入微分音
  • 通过Max/MSP实时变形传统乐器采样
  • 这种跨界尝试反而让我在期末作业拿了高分。李教授的评价很有意思:”技术是为表达服务的,当宿管阿姨和评委都能找到共鸣点的时候,作品就成立了。”

    (注:文中[]标注处实际写作时应替换为具体链接并添加nofollow标签,此处为示例需要保留方括号)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571-86795773

    客服邮箱 cy@hzyiyamusic.com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