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练的和弦总是不好听?
上周有个学员给我发微信:”老师,我每天练1小时和弦转换,但弹出来还是磕磕巴巴的,是不是我手太笨了?”其实90%的新手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不是手的问题,是练习方法出了问题。记得我刚开始学吉他时,老师让我每天对着镜子练和弦,三个月后才发现手腕姿势全是错的。
和弦按不响的三大元凶:
有个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左手大拇指的位置。我教过的学生里,80%的人刚开始都习惯把拇指死死扣在琴颈背面,这样会导致其他手指伸展不开。正确的做法是让拇指像弹簧一样轻轻抵住琴颈中部,Fender官方的教学视频{:rel=”nofollow”}里特别强调过这点。
这样练和弦进步快3倍
去年带过一个12岁的小学员,用这套方法两个月就掌握了《晴天》的全套和弦。关键是要把练习拆解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肌肉记忆(1-2周)
有个很管用的小技巧:在琴颈上贴彩色贴纸标记按弦位置。我表弟学琴时总记不住G和弦指法,后来在3品2弦贴了星星贴纸,一周就练熟了。
第二阶段:慢速转换(3-4周)
这里有个90%的人会犯的错:眼睛一直盯着左手。我通常会让学生闭上眼睛练习,强迫手指自己找位置。刚开始可能很崩溃,但坚持三天就会发现手指变聪明了。
第三阶段:实战应用(第5周起)
最近发现个超好用的APP叫Chordify,它能自动识别歌曲和弦。我有个学生用它练《稻香》,两周就能完整弹唱了。不过要提醒的是,这类工具识别复杂和弦可能不准, 对照正规谱子验证。
这些坑千万别踩
上个月有个学员抱怨手指痛,一看才发现他每天连续练2小时不休息。正确的练习节奏应该是:
还有个更隐蔽的问题:琴弦高度。很多便宜吉他弦距过高,导致按和弦特别费劲。有个简单的检测方法:在12品处,琴弦与品丝的距离应该在2-3mm之间。去年帮学生调整过一把吉他,弦距从4mm降到2.5mm后,他瞬间觉得和弦好按多了。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发现:其实不需要每天练很久。我教得最快的一个成人学生,每天只练20分钟,但严格按照”按弦→听音→调整”的步骤,两个月就超过了那些每天瞎练1小时的人。关键是要让每次练习都带着脑子,而不是机械重复。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