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跟朋友聊起音乐治疗学,总会遇到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心理学专业还是音乐专业啊?”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专业时也完全摸不着头脑。后来在帮表妹选专业时,我们专门去咨询了几位音乐治疗师,才发现这个专业比想象中有趣得多。
音乐治疗学严格来说属于交叉学科,它既不是纯粹的音乐专业,也不是单纯的心理学专业。国内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通常把它放在艺术学院或医学院下面,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就把它归在音乐科技系。但你要是去美国留学,可能会发现很多学校把它放在健康科学学院里。
音乐治疗学到底学些什么?
音乐技能是基础
别以为学音乐治疗就是天天听歌放松,实际上音乐技能训练特别严格。我认识的一位音乐治疗专业学生,每天至少要练习3小时钢琴。除了钢琴,吉他、声乐、即兴演奏都是必修课。最有趣的是他们还要学习各种打击乐器,从非洲鼓到手摇铃,因为不同乐器能激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知识是核心
去年参加过一个音乐治疗工作坊,治疗师说他们学的心理学课程比普通心理学专业还要实用。除了基础心理学,他们重点学习发展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变态心理学(识别各种心理问题)和音乐心理学(研究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连神经科学都要学,因为要理解音乐如何影响大脑活动。
临床实践最关键
表妹大二时就开始实习了,第一次去精神病院做音乐治疗时紧张得手抖。但带教老师说,音乐治疗师50%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他们要学会设计治疗方案、观察患者反应、评估治疗效果。常见的治疗场景包括:用节奏训练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用歌曲创作帮助抑郁症患者表达情绪,用音乐放松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感。
为什么说这是 五年最值得关注的交叉学科?
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招聘音乐治疗师,特别是儿科、康复科和精神科。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音乐治疗师告诉我,他们科室的患者预约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随着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确实不错。
不过要提醒想报考的同学,这个专业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音乐功底好,又要心理承受能力强,毕竟你要面对的都是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表妹说她们班上就有同学因为受不了医院的环境转专业了。但如果你既热爱音乐又想帮助他人,音乐治疗学可能会是个很有意思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