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弦的秘密:为什么你的弹奏总差那么点味道
上周有个学员问我:”老师,我明明按对了谱子上的和弦,为什么弹出来就是没原版好听?”这问题太典型了。其实就像炒菜,同样的食材,大厨和普通人做出来就是两个味道——和弦也是这个道理。
先说说最常见的C和弦。90%的新手都是规规矩矩按着三根手指,结果声音单薄得像纸片。有次我让学生试着把无名指轻轻搭在1弦3品(不按实),你猜怎么着?整个和弦突然有了泛音的光泽感。这种技巧在专业圈叫”触弦”,能让死板的和弦瞬间活起来。
三个让和弦高级起来的魔法技巧
去年给乐队编曲时发现,同样的和弦进行,加点”料”效果完全不同。比如《成都》前奏那个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感觉,秘密就在和弦外音。
把普通C和弦的3指从5弦3品移到5弦4品,就变成Csus4。这个变化在周杰伦的《晴天》里出现过,那种悬而未决的听感就是这么来的。记得第一次用这个技巧是在大学演出,台下观众突然集体”哇”了一声。
弹C-G-Am-F这种烂大街进行时,试试把低音线走成C-B-A-G。这招从巴赫时代就在用,最近毛不易《消愁》的间奏也是这个原理。我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不同版本的低音走向组合,随时可以调出来用。
弹power chord时手掌边缘轻搭琴弦,左手和弦照常按,右手同步快速抬起。这个动作练熟后,弹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副歌时,每个和弦都会带着”砰”的冲击感。第一次掌握这个技巧花了我三周,现在教学时都会让学员先对着枕头练习发力。
有次看到油管大神Paul Davids的视频[^1],他演示了如何在普通C和弦加入人工泛音。后来我改良成更适合亚洲人手型的方法:拇指轻触12品位置,食指拨弦后立即离开。现在这成了我的招牌教学技巧,学生都说像变魔术。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和弦技巧{:rel=”nofollow”}
下次弹《后来》的时候,试试把副歌的F和弦换成Fmaj7。就是食指横按时,小指加按4弦3品。去年有个学员用这招在校园歌手大赛拿了奖,评委特别提到”和弦处理很有专业感”。其实流行歌里70%的情歌升级套路,都是把普通和弦变成七和弦或挂留和弦。
弹《卡农》时别死磕原版,试试把D和弦换成D/F#(就是低音弹6弦2品)。这个变化让低音线条产生阶梯式下降的效果,去年在婚礼上这么弹,新娘直接听哭了。有时候音乐的魅力就在这些细微变化里,真的不用学太多复杂理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