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剧表演专业2025年培养方案有哪些新变化?
最近帮表妹研究音乐剧表演专业的报考资料,发现202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不少有意思的调整。最明显的变化是把声乐训练从每周6课时增加到10课时,特别是新增了”音乐剧经典唱段解析”这门课。去年带学生参加音乐剧比赛时就发现,很多选手唱功不错,但完全不了解《歌剧魅影》《汉密尔顿》这些经典剧目的演唱技巧。
新方案特别强调三个核心能力: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现在要求大二学生必须完成200小时的剧场实习。我认识的国家大剧院选角导演就说,现在毕业生最缺的就是实战经验,经常是唱得好但不会走位。
音乐理论在培养方案中的新定位
以前音乐剧专业的乐理课都比较基础,2025年方案直接把和声学、曲式分析列为必修课。上周刚和上音的老师聊过,他们说现在音乐剧对演员的音乐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悲惨世界》里很多唱段都需要演员理解转调的逻辑。
最实用的新增内容是:
记得带学生排《芝加哥》时,有个演员总是找不到爵士乐的swing节奏,后来发现是因为没系统学过这种风格的历史演变。新方案把这些都纳入课程体系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与音乐的融合训练
现在的培养方案把”表演唱”单独列为一门主课,要求学生在不同戏剧情境中完成演唱。去年看中戏毕业大戏时就发现,表现最好的那几个学生都是能把台词逻辑和音乐表达完美结合的。
具体训练方法包括:
有个特别实用的改动是增加了”现场乐队配合”课时,很多毕业生反馈说工作后最不适应的就是和真实乐队的合作。央音的老师说他们现在直接用西区原版乐谱做训练,效果特别好。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