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系到底学什么?
当年填志愿时被”音乐学“三个字骗进来的可不止我一个。系里有个东北哥们儿,开学第一天抱着吉他来报到,结果发现课程表上赫然写着《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美学》,当场就懵了——说好的天天搞创作呢?
音乐学系和表演系最大的区别就像美食评论家和厨师的差别。我们系要啃的硬核课程包括:
去年帮学妹改毕业论文,光是分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里模仿鸟叫的长笛声部,就查了二十多篇文献。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音乐学概论》里说,这属于”音乐符号学”范畴。
最扎心的是就业现实。室友阿杰大四跑去音乐培训机构面试,人家直接问:”你会即兴伴奏吗?能带艺考生吗?”——这些表演系的看家本领,我们还真没系统学过。现在他在互联网公司做音乐类APP的内容运营,每天最常用的反而是选修课学的《音乐版权法》。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音乐学?
招生简章不会告诉你的是,这个专业需要两种特殊体质:一是能忍受枯燥的文献分析,二是对工资条有佛系心态。系主任总爱举那个经典例子:80级师姐花了三年时间考证敦煌古谱,现在是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的专家。
但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条,音乐学系可能会很香:
我们班现在混得最好的小林,就是靠选修的《音乐心理学》+自学编程,现在给某智能钢琴APP做用户体验设计。他常说:”音乐学教会的不是弹琴的手艺,是理解音乐的思维方式。”最近他团队开发的AI作曲功能,就用到了当年学的十二音序列理论。
对了,千万别被”音乐”二字迷惑。大二那年《音乐统计学》挂科率37%,比高数还可怕。教授的原话是:”不会用SPSS分析问卷数据,怎么证明你的音乐治疗方案有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