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剧专业招生现场,评委一句话让考生集体破防
去年陪朋友参加某艺术院校音乐剧专业三试,评委突然让所有考生现场清唱《悲惨世界》选段。有个男生刚开口唱错调,评委直接打断说:”你这音准,连让·瓦尔让的假发都戴不稳啊!”全场瞬间安静,考生们表情管理集体失效——原来音乐剧专业的选拔标准比想象中残酷十倍。
音乐剧专业到底在挑什么样的人?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说过,音乐剧演员需要同时具备美声、流行、爵士三种唱法切换能力。去年上戏招生现场就出现过戏剧性一幕:有个女生用美声唱完《Memory》,评委突然要求她改用流行唱法再唱一遍副歌,结果直接暴露了发声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考试必考芭蕾基训,去年有个考生在把杆练习时鞋子飞出去砸到钢琴,评委反而给了加分——因为他在鞋子飞出去的瞬间还能保持arabesque(燕式平衡)的稳定性。音乐剧《猫》的编舞老师曾说过,专业演员要能在摔倒时把动作变成即兴表演。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三试有个经典考题:用同一段歌词分别表现愤怒、悲伤、狂喜三种情绪。有考生被要求对着空气表演《歌剧魅影》地宫戏份,评委突然喊停说:”你刚才的恐惧表情像看到蟑螂,克里斯汀看到的是毁容的爱人!”
那些招生简章不会明说的潜规则
去年中戏复试放了个狠招:给考生播放未经翻译的《汉密尔顿》原声片段,要求立即跟唱。音乐剧《变身怪医》的中方导演说过,能直接啃生肉剧本的演员,获得主角概率高出30%。
有个真实案例:某考生在终试时被要求连续跳完《西区故事》的”Cool”和《吉屋出租》的”La Vie Boheme”,跳完后评委说:”你喘气声比唱段还响,音乐剧演员每场要演2.5小时知道吗?”
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ADA)的考官分享过,他们最喜欢突然改变考试要求。比如让考生用《妈妈咪呀》的旋律唱《雷雨》台词,能接住这种刁难的考生,往往能走到最后。
中国音乐剧协会去年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全国音乐剧专业平均录取率仅4.7%,比中央美院油画系还低2个百分点。有个考生考了五年终于上岸,说最崩溃的是某次面试时评委问他:”你觉得音乐剧演员和广场舞大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