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和弦到底有多”难搞”?
上周帮学生改作业时,发现十个人里有七个都在九和弦上栽跟头。最夸张的是有个学员把《月亮代表我的心》改编得像是恐怖片配乐——问题就出在乱用九和弦。其实九和弦就像榴莲,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关键要掌握它的脾气。
先说最要命的性质:不协和性。你弹个C9和弦试试(C-E-G-Bb-D),那个Bb和D音悬在半空的感觉,就像咖啡里突然喝到没化开的糖粒。但正是这种”未解决”的质感,让爵士乐手爱不释手。我刚开始玩爵士时,老师让我每天弹20分钟属九和弦的解决练习,从G9到C,就像把皱巴巴的衬衫慢慢熨平。
去年给乐队编《夜来香》时,我在副歌前用了Fm9-G7#9-C6,吉他手当场起鸡皮疙瘩。这种”先苦后甜”的和声进行,就是靠九和弦制造的张力。
四种必须掌握的变形
属九和弦(Dominant 9th)最常用也最危险。有次演出我手滑把G7弹成G9,贝斯手瞪我的眼神至今难忘——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他的walking bass还停留在属七框架里。后来我们约定:只要看到和弦符号旁边画个三角形,就表示可以即兴添加九音。
记得有次录音,制作人非要我在副歌用Dm9,试了十几种排列方式才发现:把九音(E)放在第二转位的最高声部,配合人声的假音刚好能产生”飘在天花板”的效果。后来这个技巧成了我的招牌手法,某音乐学院的讲座还专门分析过。
延伸音处理是个技术活。有回看林俊杰的演唱会Vlog,发现他的键盘手遇到Cmaj9时,左手永远只弹根音+七音,右手弹三度叠置的延伸音。偷师这个办法后,我的伴奏终于不再像”和弦大杂烩”了。钢琴老师说过:”九和弦就像香水,抹一点点是情调,倒半瓶就是灾难。”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